Time Stamp


  • 首页

  • 标签

  • 分类

  • 归档

生活不易,如何追求理想?

发表于 2022-03-27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孔子很多话往往只有十来个字,却是需要一生的内心修行、自我坚持和与人交往。

从内而外的情绪修行

“居处恭,执事敬”,提醒他的弟子樊迟如要成为“任”者,需要本心中拥有对自己“喜怒哀乐”情绪的“中”、“和”修为,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含而不露,即使在特定情形下表现出一定的情绪,但都能有所节制并符合礼仪法度。

在这样的情绪修行加持下,即时闲居自处,内心也是时刻能保持对于对于外界态度的谦恭、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认真谨慎。

将心比心的道德交往

“与人忠”,孔子认为与人交往可以分为两步,先是和自己内心交往,然后才是和他人交往。和自己内心交往的时候,重要的是做到不自欺,只有把自己举动背后真实的动机弄清楚,才能在后续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对别人真诚、对别人委托的事情尽心尽力。

同时,也只有在真实的了解到自己的动机需求,也才能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把握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根本原则。人的心灵都是敏感的,自己都不相信、不赞成的行为,强加于他人的时候,别人也一定能感受到。

持之以恒的行为坚守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现代人最大的难题是“道理都懂,却过不好”。

孔子的学生同样也碰到这样的问题,都是孔门弟子,为什么最终能走出来的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呢?

孔子在和樊迟交谈的时候也一定发现了他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了外部的影响。为了让弟子们能清楚的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他老人家甚至给出了即时面对野蛮人,也不能放弃对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建议。

现实生活,万般不易,让许多人早以不知理想为何物了。但2500多年前的春秋期间的生活也应不容易,这些孔子为他弟子“求仁”的理想给出的建议,我们不妨学习体会一下。

未命名

发表于 2022-03-24

20220323-阅读笔记-《生长》的复盘

目标

对于复盘在战略推动中

  • 价值

  • 方法

应用学习到的复盘能力,应用在日常中

形成自己对于复盘的输出

  • 个人如何复盘
  • 复盘的具体组成部分
  • 复盘的不同阶段

加深对于复盘的理解

起点

复盘的模型

  • PDCA

    • 计划
    • 行动
    • 比较
    • 迭代
  • CLAP

    • 比较
    • 逻辑
    • 认知
    • 规划

对于复盘的理解

  • 不同的模型是不同的方法论

    • PDCA

      • 关注如何使得项目落实

      • 行动围绕计划开展

        • 需要有量化的输出
    • CLAP

      • 关注逻辑上的思考
      • 注重对于认知上的反思

对于阅读《生长》这件事情的复盘

目标

  • 通过可以实践的书,引发自己的思考

  • 能掌握其中能力

    • 思考的能力
    • 描述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

  • 书可以给到

    • 告诉什么是重要的

      • 战略本身是重要的

        • 方向
        • 时机
      • 战略过程是重要的

        • 实际
    • 告诉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 书不能给到

    • 不能手把手的帮助你解决当前的问题
    • 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书中观点

战略的特点

  • 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会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清晰,不断生长。
  • 生长过程是战略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战略的动力是复盘

  • 战略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复盘、执行、再复盘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团队战略能力的配合:
  • 对战略与执行的深度思考就是战略不断生长的内在力量。

战略复盘的开展

  • 复盘的过程,是对过往制定的战略执行情况的总结、提炼,也是形成团队战略思考能力的过程,还是从手艺到艺术的过程。
  • 选取合适的时机或者定期对战略进行复盘,可以逼着我们暂时从繁忙的现实中脱离出来,在低头走路的同时也能够抬头看看目标,调整一下路径。

战略复盘的过程

  • 从战略的手艺层面来讲,复盘是通过情景、经验、案例对战略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团队更多成员的参与也可以同时完成“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能力传承问题。
  • 不断复盘的过程是战略能力通往艺术之路的关键:在复盘中寻找直觉、突破性思维,对世界进行认知升级,最后达到“顿悟”。

复盘的目标、原则、基础

  • 目标

    做事需要成功:
    天时地利人和 + 正确的事情
    那么何为正确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情
    适合做的事情

    • 对于战略本身复盘

      客观还原战略的执行过程,确定战略的方向、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战略的成功与否除了与战略的方向有关,也与执行过程、外部环境等有关,所以客观还原执行过程,分析战略是否需要调整是复盘的首要目标。根据这些调整,我们也需要制订进一步的行动方案。

      • 判断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 判断执行过程是否正常
      • 判断外部环境是否变化
      • 判断战略方向是否正确
    • 对于战略所处的阶段复盘

  • 原则

    • 具有中立客观的视角

      “看清楚自己”是人生的难题之一,对团队来说也一样。每个人和团队都会有自己的舒适区,也有做事情的惯性,总是相信自己选择的都是最优路径。而复盘的任务,就是要看见“自己没有看见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所以需要有中立的第三者视角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在复盘过程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团队不要进入过度“自洽”的循环之中。

      • 不能路径依赖
      • 增加第三方视角
      • 防止过度“自洽”
    • 保持开放、归零心态

      即便有第三者加入,要让他发挥作用,团队还是需要在复盘前达成共识:一定有一些事情是“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也一定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这是团队保持开放心态的前提,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倾听,能够让第三者发挥客观中立的作用,而不会被我们的“自洽”“自证”所淹没。好奇心是探寻真相的基础,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累积起来的,过往的认识、成绩固然非常让人骄傲,但也会成为前行的负担,而空杯的归零心态往往会让我们在复盘过程中发现更多。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保持好奇心
    • 尽量看见全貌。

      我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其实都会有自己的“屁股”时刻,思考的角度也是常常从自己的站位出发,看不见更多。所以在复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需要把“屁股”从自己的位置上抬起来,试图从更高的层面去看问题,也就是需要有“老板”视角。另外,在复盘的过程,我们也很容易陷入对细节的讨论中,纠缠在过细的具体情况中,导致讨论效率低下,进而更加无法看清全貌。针对这种情况,除了保持“老板”视角之外,也可以设定一个角色,该角色的任务是一旦出现陷入细节的情况,能及时地把大家拉出来,回到正轨上。这个角色可以由中立的第三者担任。

      • 防止过分细节
      • 尝试更高维度思考
  • 基础

    • 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

      • 战略和外部环境匹配
      • 感知外部的变化是战略制定者的基本能力
    • 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业务数据及最终结果数据

      战略复盘另一个重要的输入内容是执行过程的业务数据及最终结果数据。这一类数据依赖团队对业务的理解程度,不能只有结果数据,需要充分展现基于业务逻辑的因果链条过程数据。对战略执行的复盘很重要的一环是复原执行的过程,找到因果链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

      • 需要有业务逻辑
      • 复盘中对于数据的分析,是对于战略内部逻辑的再次梳理
      • 关注人员变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 客户和客户的声音

      • 分析客户的要点

        • 目前客户画像是否是预想的目标客户?
        • 预想的目标客户为什么没有来,他们的反馈是什么?
        • 目前客户对客户价值的认识,是否和预想的一致?
        • 客户对该业务的真实感觉是什么?
      • 数据来源

        • · 数据分析部门对目前客户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
        • · 通过对客户的调研和访谈得到的反馈。
        • · 对客服部门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与提炼出的经验。
    • 来自一线的声音

      具体执行战略的人,他们在执行过程中对目标、客户、客户价值的理解,以及对该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感知、自己的看法和遇到的难点等都对战略的复盘有很大价值。

      • 获取执行战略者的一线感受
      • 确保一线人员的安全感

复盘的输出

  • 对战略的重新认识

    • 在做

    • 可做

      • 重大环境的变化
      • 奇点的到来
    • 能做

      • 人员能力
  • 战略执行中的真问题

    客户和客户价值始终是战略讨论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客户价值的独特性校验需要我们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如果我们自身并不是我们想要服务的客户群体时,尤其需要注意,因为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状态去想象目标客户的需求,不然会掉入“何不食肉糜”的陷阱之中。

    • 首先,是否形成了独特的客户价值?

    • 独特性是否被目标客户所认可?

    • 执行中的挑战

      其次,执行这个战略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来自哪里?有没有解决方案?在目标和执行过程方面是否有偏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偏差?是对战略的理解问题,还是执行的变形?在目标的路径选择方面,目前的解决路径是否是最佳的?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 挑战是什么

      • 解决方案是什么

      • 目标和执行的偏差

        • 原因
        • 解决路径
  • 评估目前这个战略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 战略的阶段

      • 识别尝试期是否结束,进入发展期
      • 识别发展期是否结束,进入扩张期
    • 对于阶段的策略

复盘的具体方法

  • 设计阶段

    • 为什么在当下复盘?
    • 复盘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 复盘的参与者是谁(关键人物)?
    • 复盘需要输入哪些内容(关键信息),以什么形式输入?
    • 复盘的时间、地点、流程是什么?
  • 实施和沉淀阶段

    • 步骤1,开场:将复盘的背景和目标阐述清楚。
    • 步骤2,内容输入:按照确定的顺序进行复盘的内容输入。
    • 步骤3,讨论:根据输入的内容和复盘目标穿插讨论,引导现场的提问、反馈,呈现问题以及深入讨论解决方案、行动计划,随时产生阶段性成果。过程中可以安排记录人员对讨论的关键过程和决策进行记录。
    • 步骤4,行动计划:确定后续的行动计划和负责人等。
    • 步骤5,结束时进行总结。
  • 行动阶段

    • 动作1,存档:对复盘的结果进行存档和沉淀,以便下一次复盘时使用。
    • 动作2,沟通:将复盘内容和结论同步给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
    • 动作3,执行:跟进复盘产生的行动计划,确定各个行动计划的负责人,落实执行工作。
    • 动作4,对行动计划进行定期评估。

有时,尽力也过得不容易

发表于 2022-03-21

今天东航的事情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难过,在疫情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让网络上很多人在的感叹生活不易。

而与此同时,乌克兰那边正经历战争的伤害,日本地震的灾民还在努力恢复之中,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人在为面对的困难而努力。

东航的事情还没有正式的报告,希望这些不幸的事情能再少一点,毕竟很多人每日都在尽力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

学诗的体会

发表于 2022-03-20

来源

  • 《学诗浅说》
  • 这是一本小小的书,可是其中的内容可一点不少。

内容

掌握诗的形式和规律

  1. 掌握诗的形式和规律
  2. 欣赏的方法和流派的区分
  3. 掌握传诵佳作
  4. 精讲掌握相关知识
  5. 展开写作的学习

体会

学习诗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关键在于:

  1. 知道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要求
  2. 通过阅读学科中的优秀之作,发现其中的美
  3. 对于经典的内容通过背诵,彻底掌握
  4. 结合基本知识,对于佳作不断学习、研究、把玩
  5. 通过模仿,加深学习,以输出促进。

信息多了 思考少了

发表于 2022-03-19

信息多了,思考少了。
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占用了宝贵的大脑带宽的过程,所以处理信息的时候应该做到:

  1. 按流程处理,明确每个信息的作用,汲取的量是否已经符合处理信息的初衷,如果已经满足目标后就可以适可而止。
  2. 明确处理信息的时间段。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如果不断的切换任务,结果将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解决切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刻意的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信息处理很有必要。
  3. 意识到自己处理信息的状态。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一旦陷入了情感,很容易就把原本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处理变成了解决情感需求的信息汲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本来是希望打开百度查字典,结果最后跑到了咪咕视频上看中国诗词大会了。

思维有高低

发表于 2022-03-17
img

如何判断个体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呢?

从古典老师的文章行业高手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区别?可以知道,一个具有专业思维能力的个体,和平常人起来应该具有:

  1. 对于问题有特殊的识别能力
  2. 对于问题的拆分有自己的逻辑框架
  3. 对于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汲取、组织储备、灵活提取的能力
  4. 面对新的问题,能及时给出适用方法。

那么可见,和高手交流需要关注的是:

  1. 他们如何拆解问题,如何应用已有的知识分而治之。
  2. 他们如何应对突发的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3. 他们对于一个问题是否能给出不同的方法。

如果你有机会碰到一个真正的高手,他应该最喜欢碰到好的问题,毕竟无敌最寂寞的。

更有价值的学习输出

发表于 2022-03-16

一直没有研究过简书的评分算法,日常每篇文章的零点几的收益让我以为只是阅读量太少的缘故,直到昨天的团队分配工作应该如何做通过只有9个阅读就能有2个收益的情况出现,我才意识到可能简书的算法中不仅是阅读量起到作用。

看看昨天的文章,从自己的角度仿佛和之前的文章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记录、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只是从模式上减少了个人情绪的色彩(其实也是和自己昨天状态低迷有关)。可能简书的系统可以从文章的遣词造句中识别文章是写给自己的看的,还是面对大多数人的功能吧。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池建强老师在个人成长中的第一篇《聊聊有效学习这件事》,他的观点包括:

  1. 学习需要有效,否则所谓的学习和普通的玩乐本质区别不大。
  2. 要达成有效的学习状态可以包括:
    1. 学习的意愿是积极的。
    2. 学习的目标是明确的。
    3. 学习的实践路径是可行的。
    4. 最为关键学习是需要有输出的。

结合今天对于简书评分的理解,我觉得“学习是需要有输出的”这句话可以再加上一个限定,学习的输出在满足自己记录、思考的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对他人起到帮助,这样的学习输出将更有价值。

团队分配工作应该如何做

发表于 2022-03-15

单打独斗方式的成功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故事,如果你有幸成为一个管理者,最应该思考的是:

如何把工作合适的进行分配,把团队中的力量都应用起来。

借助 技术管理课中的一章,我们一起思考如何在信任还没有建立的初期进行工作分配。

  • 第一点:建立参考基线

    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工作,将对于承接工作的人而言都是不合适的,因此一个管理者应该在分配工作前想方设法的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最合适的方法是了解到成员过往的具体成绩,这样也有助于在出现困难的时候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成员。

  • 第二点:鼓励提出问题

    任务分配后,只有成员把完成任务视为自己的责任,才能发挥出每个个体的力量。因此在分配任务的初期,就应让承接者认清楚任务的方方面面,更需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

  • 第三点:共同估算

    承接者能提出问题后,可以进入共同估算完成任务的阶段。这个阶段中的沟通,有助于管理者和承接者共同构建对于完成任务的期望和困难遇见。一个任务是否真正能完成,应该是建立于足够的准备的基础上,而不是轻率的答应中。

  • 第四点:执行力落实

    方案设计得再好还是需要有执行落实,如果是因为项目小的缘故,往往是设计者就是最后的执行者。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额外对于项目如何落实加以思考,特别是把责任人选好,这是小团队中的关键中的关键。

  • 第五点:尊重生命周期

    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呵护,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到前期实现阶段中,而压根不考虑需要的持续投入,这样再好的开头也会没有好的结果。如果项目都这样,必然会让参与项目的人一开始就有无所谓的心里预期,团队也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活力了。

不迁怒

发表于 2022-03-14

“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

很多讲授《论语》课程的老师都提到,如果想学《论语》,最简单的方法则是选择其中一句,然后用“南容三复白圭”的方法,日常诵读应用。

今天的事情就很是适合用这句。

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不把其归咎于他人。

同样要注意的是,别人没有做好的事情,也不要过多的把情绪放置在自己的身上。

既然之前用迁怒的方式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今天就尝试一下不再“怒”,简单的把问题聚焦在应该负责的环节中,聚焦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把解决问题同时作为情绪宣泄的渠道。

需要处理的情绪问题,则应用放到情绪处理上解决了。

这个好像说起来容易,但如何实施呢?

思考。。。思考。。。

会听不会讲-学习要点

发表于 2022-03-13

昨天写了会听不会讲-语言学习,是基于网络上各位ployglot大牛的经验总结的,为此剩下的应该是如何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实践的问题了。

对于自己,感觉需要做到的包括:

  1. 保持接触目标语言的频率。

    大牛们提到的接触包括了passive和active的接触,我认为即使是passive的接触,也需要认真的选择听力材料,并能保证一定的重复率。

  2. 构建场景

    这是基于“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发现的,在网络上很多的语言软件指导思想就是场景式的教学,那么一方面可以证明这个方法大概率是被认可的,另外一方面也证明大多数语言学习者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语言应用场景。

  3. 量化记录,保持专注

    饭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懂,但是在学习的时候却容易陷入越多越好的“自我努力”幻觉中。别人的方法和学习量只能作为参考,但落实到自己执行的时候,只有合适才是最好的。

<i class="fa fa-angle-left"></i>123…6<i class="fa fa-angle-right"></i>

58 日志
8 分类
9 标签
0%
© 2023 goodniuniu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Gemini v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