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tamp


  • 首页

  • 标签

  • 分类

  • 归档

github-skill

发表于 2022-02-04 | 分类于 自然科学

加入开源从掌握github搜索技巧开始

极客时间有一个关于如何使用git的课程,在介绍基本的git使用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能快速的找到合适的开源项目。

正好自己手头有一个需求,希望能从github上收获到别人的启发,也就借此机会演练一次。

为了方便逐一实践的记录,借助了 作为开发人员,你不得不懂的Github搜索技巧!提供的思维导图。

目标

找到在运维方面的好的开源项目:

  • 项目对于网络设备有比较好的支持
  • 项目应该是多星、仍在运作的项目
  • 项目最好是有商用的场景支持
  • 增加的关键字
    • ansible
    • Nautobot

根据描述获取

  • 在简单输入h3c switch 关键字后,获得的页面不是很多,感觉不需要很多的技巧就能看完了。
  • 加入了python的语言限制,获得了一个有用的项目。H3C 交换机批量备份

研究运维的发展趋势

  • 通过输入cisco(国外网络设备的大品牌)+ 高stars的约束

获得了借助红帽实现网络自动化的新思路

  • 借助新的ansible关键词,找到了

Awesome Network Automation

进入研究

  • Network to Code Nautobot Overview

关于阅读

发表于 2022-02-04 | 分类于 社会学

受微信读书上的好友推荐,今天开始阅读《圆圈正义》,诚如我好友推荐语“是可以和迈克尔·桑德尔《公正》媲美,是难得的精神粮食”的评价一样,里面的每个章节都引发深入的思考。

鉴于这样有着广泛现实意义的书籍,无论如何评价都容易引发不同的声音,大家不妨可以先从罗老师对于新生的推荐一课,建立一个阅读的基础。

“致法学新人的第一封信: 关于读书“

罗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都很直接:

  • 为什么要读书?
  • 读什么书?
  • 如何去读书?

读书不要太功利,因为这样阻碍我们获得智慧

最近的自己在读的几篇文章都谈到了“功利”,吴军老师的观点是可以用大愿景化解,池建强老师的观点是不妨有功利心,罗老师则是让我们认清到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 你要出名, 你要成为人上人, 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 无法接受失败。但我始终认为, 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 而是在挫折中, 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来。只有非功利性阅读, 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 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 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 你为什么不能跌倒?”

功利读书让我们眼里只有成功,不能失败,这样并不能获得读书最应该追求的智慧。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虽然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 但后人对庄子的误读有合理之处。正是因为人类有智慧, 不同于其他生物, 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然后更加认识到宇宙的奇妙, 以避免人类的狂妄自大。

罗老师回答了读书是为了智慧,人类因智慧才和其他的生物产生区别,人类因智慧而拥有寻觅宇宙中奇妙奥秘的机会,而不应该为功利之物,放弃作为人最大的财富。

读书”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读书做到“博观”和“厚积”很重要,其中更应文史哲不分家。

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知道人生的多样性, 不同的人生路径选择产生了不同结果,我们通过阅读既可以培养到同理心,也能学习到面临相同情境应该如何抉择。

读历史能真实的看到人性的复杂, 在历史长河中人性或高贵或邪恶,这也读书人在为之感叹、敬佩、厌恶、颤抖的同时,更能认清到人性中的不完美。知道了其中的不完美,才能心悦诚服的相信制度、向法治要制约。

多读、多交往、破除心里的冰海

关于读书的方法, 一般的书籍都可以泛读, 不要抱着读一本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否则就回到了功利主义的路子

读书不要着急一下就有所得,人生有很多偶然,读书也是。

如果真的希望能从书中有所获,首先是要多读,无论什么书如果有产生内心的触碰就可以称为有收获,即使一本书中只有一句话也不妨碍它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

把这样的过客踪迹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看看大家的想法,一句话也有可能引发一群人的共鸣。

力量大了,书就真的成了卡夫卡口中的“一本书, 必须是一把凿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关于选择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Reading

关于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 Sr.)的故事。

亨茨曼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创办的企业市值上百亿美元。在尼克松主政时,亨茨曼曾受邀到白宫工作。有一次,他们提出的议案受到一位加州参议员的强烈反对。有消息说这位参议员开办的工厂涉嫌非法雇佣黑工。时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让亨茨曼从自己的公司派几个工人“卧底”到这位参议员的公司,搜集证据。霍尔德曼亲自盯着亨茨曼打电话给自己公司的经理。迫于压力,亨茨曼拨通了电话,可是几分钟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没有对电话那端的公司经理提任何关于“卧底”的事。“我的价值观,在那样的压力之下,给了我清晰的道德指针,虽然我知道,违逆白宫第二号人物意味着什么。”6 个月后,亨茨曼离开了白宫。

关于周航的观点。

周航在一次分享中也说过类似的观点: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简单原则,用一种是非观代替得失观来做选择。有了是非观以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如果是对的,我们就做;不对,我们就不做,或者及时调整。这样一来,整个公司也会有清晰本分的原则,大家用一致的原则去思考和判断选择,这反而可能会让我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群体智慧,而不是把公司的安危系于某个人的身上,比如创始人或 CEO,也会让公司上下形成很好的执行力。

关于冯仑的观点。

做生意,每天都会算帐,钱进进出出,多了少了,你赔了我赚了,我赔了你赚了,每天都在算帐。但是在算帐的时候,我们往往注重财务、金钱、细节上的事情,却忽视了要算另外一个帐,那就是是非——这个钱是不是该拿,是不是对,是不是符合价值观? 就我的经验来说,是非比得失重要。你在跟人家讨价还价之前,先算是非,后算得失,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按照合规合法的方向,按照符合供需两者道德的方法去做事情,你才能每一次都在正确的方向上。既使是损失一点钱,吃一点亏,长远来看你也能找回来。而且由于你先算是非,企业就能活得久,最后总是不吃亏的。所以,做生意,第一条就是先算是非后算得失,要避免只算得失而忘了是非。

三板斧和功利心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Reading

有功利心是件好事中提到的功利心,指的是个体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并懂得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展开实现目标的努力。
这点和吴军《见识》中提到的三板斧应对四困境的第一板斧很相像:

愿景-目标-道路

愿景

愿景是更高维度的思考,愿景的产生往往是宏大的、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当时间拉得足够长,很多当前看不清楚的是非也变得清晰,引入愿景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池建强老师在文中担心过份追踪功利心的时候,容易发生是非观的问题。

目标

目标足够清晰,对于所需的各类资源将更加敏感,也更有助于主动的发掘、组合、创造各种资源。

道路

定了方向、组合到资源,具体的事情还是需要用一点一滴的去完成的。当碰到迷失方向、资源不足、身心疲乏的时候,如何能在拟定的道路上坚持,将是一个与自己博弈的过程。

关于成事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Reading

极客时间

其实,几年规划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规划未来某个时间段的目标,我们就会十分明确自己需要阅读哪些书籍。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后,自然会在头脑中浮现今后应该如何做的假说。依照这个假说,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阅读,或是调整方向,这也构成了从学到做的闭环,学以致用大概就是如此。

功利心很强的人都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们知道想做好一事,想升职加薪,只停留在“想”是不行的,行动还得跟得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要更多。哲学家霍尔巴赫曾说过: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不管是升职加薪这些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还是投资自己丰富知识的精神利益,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推动每个个体不断向前、向上发展。

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了,如果没有功利心做“源动力”,所有人都会甘于现状,没人愿意多付出,也就很难有发展。因此,如果有人说你功利心重,那并不是坏事,其实他是在说你的目的性更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好什么。这里也是在回答上面那个读者的问题,别想太多,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才能更有针对性,效率自然也高了起来。

不做高效率的“伪工作者”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Reading

字数统计: wordcount(post.content)
阅读时长预计: Min2Read
总字数统计: TotalCount

无效的领域中自我折腾

吴军《见识》一书中提到,应当防止成为“伪工作者”,特别是高效率的“伪工作者”。

我对此的理解是,不在无效的领域中自我折腾。

无效的领域是什么?

在社会大分工的今天,每个领域都可以延伸出无穷的需求和“精进”的目标,但其中究竟多少是正在创造真正价值的,值得每个在各自领域中不停奋进的我们思考。

1. 分工过于精细后,导致工作输出的受众减少

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把手头的工作停上一段时间,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会因此受到影响。

如果发现,如果手头的工作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事务上的需求,那么很可能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已经属于了“无效”领域。

2. 分工过于单一后,导致工作过程变成简单重复

即使你发现你的工作影响的用户有许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但也有必要看看你的工作是否具有明显的替代性。如果能把手头的工作梳理出可以简单重复的流程实现,那么你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要继续付出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无效”领域中继续折腾。

应该如何思考

出现上述的困局的原因不在于你不努力,而是对于努力存在误区

1. 简单重复

简单重复指的是对于当前工作、生活的状态缺乏自我觉醒的主动性,没有看到整个社会的红利趋势是将聚集在最高端的极少数人中,如果不自我刻意实现跨越,而是靠提高效率的简单重复,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2. 习惯失败

工作中的确不是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于出现的失败抱有习以为常的态度。失败不可怕,可怕的已经习惯了失败,再也没有坚定死磕一次的决心。现实社会中终究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唯结果论之下,没有成功过的努力在外人眼里还是无效。

3. 路径依赖

困入无效领域中的人往往也曾经取得过不菲成就,但一旦习惯了只依赖过去经验应对新鲜事物的路径时,即使是仍能贡献出其应有的价值,但相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总结新经验的人而言,也是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了。

4. 无法叠加

无法叠加是指那些不断在单个项目取得突破的人,却因为总是找不到整合成功成果的方式,量变无法形成质变,他们的努力可敬也可叹。

基于HEXO的搭建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自然科学

起因

在昨天完成基于JEKYLL的静态网页搭建后,发现始终是有几个md无法展现,在github发了相关的issue提问后,发现这个项目已经很久没有人回复了,而自己因为并不了解JEKYLL的建立机制,从零开始去解决这个使用层面的偶发问题,感觉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为此

我选择了基于HEXO重新搭建,原因在于:

  1. 网上的教程都比较的新。
  2. 静态页面直接提供的主题也不少,而且看到别人的演示页面风格也喜欢。
  3. 能在本地化的模拟发布,这点比等github的“不确定”时间渲染后才知道效果要好。
  4. 和现有的工作流一致,如支持md发布等。
  5. 使用的资源基本是免费、可靠。

实施

找了几个教程,其中和在用环境最为匹配的是Mac下使用GitHub+Hexo搭建个人博客。

  1. 本地安装HEXO

    1. 在安装node.js的时候,碰到Failed to download resource “icu4c”等问题,需要下载源码编译(多了许多的时间)
    2. 使用npm安装HEXO
      1
      sudo npm install -g hexo-cli 
  2. 配置HEXO

    1. 在HEXO中部署发布模式
      1
      sudo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2. 关联GitHub,修改项目中的_config.yml文件
      1
      sudo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3. 绑定域名

    1. 在github中生成CNAME文件,写入绑定的域名

    2. 在github中项目的setting中,修改custom domain

  4. 发布

    1. 在_post目录中写入md文件
    2. 在项目的目录下用HEXO命令发布
      1
      hexo g & hexo d
  5. 优化

    1. 基于_config.yml的优化
    2. 基于新主题的优化(目前拟发布10篇blog再折腾)

体会

  1. 在部署新项目的时候,需要看看项目的可靠性,包括了作者的更新时间,参与人员的数量等。
  2. 在决定技术引入的时候,优先考虑可以本地化模拟的项目,然后再在云端发布,这样做初期可控性要好许多。

Hello World again

发表于 2022-02-03 | 分类于 Daily

Hello World!

<i class="fa fa-angle-left"></i>1…56

58 日志
8 分类
9 标签
0%
© 2023 goodniuniu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Gemini v5.1.4